下一个被抢注的商标是谁?


 
 
新闻来源:南海网  
   
   
     
    “海棠湾”被人抢注商标的新闻,再次刺痛了人们的神经,也敲响了警钟,增强品牌保护意识刻不容缓。

    在现行法律下,只要不违背社会公德、普世价值的商标申请,一般都能注册成功。当然,像“中央一套”“苏丹红”之类的自当别论。商标注册,对许多人来说,平时看不见摸不着,是个很陌生神秘的领域。只有出现了问题,发生了侵权纠纷,打起了官司,才让人意识了商标注册的重要性。什么东西、什么内容需要注册保护,需要有很强的专业预判能力。

  前几年,海南有两场关于商标知识产权的官司曾轰动一时,一场是三亚的“天涯海角”,一场是澄迈的“兰贵人”。如今又冒出个“海棠湾”被抢注,说不定明天又冒出个“大东海” ,这绝不危言耸听。就笔者所知,海南目前已出现了少数职业商标注册人,事先将一些有潜在价值的名称注册,然后就开始准备坐地收钱。

  商标被人抢注,不仅在海南时有发生,在国内其它地方也是屡见不鲜,究其原因就是国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淡薄。 近年来,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和中国企业不断壮大,海外掀起了抢注“中国名牌”商标的风暴。王致和在德国被抢注,六必居在加拿大被抢注,同仁堂在日本被抢注,红塔山在菲律宾被抢注,竹叶青在韩国被抢注,青岛啤酒在美国被抢注等,真可谓“防不胜防”。 据不完全统计,至今有超过80个中国知名商标在印尼被抢注,有近100个商标在日本被抢注,有近200个商标在澳大利亚被抢注,而最终的结果是15的中国企业商标无法在境外申请注册。

  商标注册并不难,关键是要有商标保护意识。在目前不可能对商标注册法律作出修改的情况下,“抢注”行为就不可避免会发生。如何避免“海棠湾”之类的抢注,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,笔者觉得可以三管齐下,亡羊补牢犹未晚。

  一是政府主动出击,聘请专业人士评估,将一些有商业价值的名称提前申请注册,当然这需要一笔注册申请及管理经费,这笔钱在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效益,但这笔钱不能省花得其所。二是由政府部门对海南的企业商标注册情况进行一次摸底,督促企业加强商标保护力度。特别是一些外向型出口企业,向出口所在国进行商标注册尤其重要。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采取注册在先原则,即谁先在该国和该地区注册商标谁就拥有该商标的专用权。于是,一批“国际职业注标人”应运而生。他们有资金、有实力并且深谙相关法律,抢注了很多知名企业的商标,并衍生出一条产业利益链:抢注―炒作―胁迫赎回或者转卖。其三,由省工商局、省知识产权局联合,加强对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,使社会形成一种共识: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知识产权的受益者,也有可能成为其受害者。

  抢注行为虽然在感情上令人难以接受,但从法律上我们还要对其表示尊重。一味抱怨“我的地盘我的名字你凭啥抢”,只能博得道义的同情而很难赢得法律的支持。近年来,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,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也越来越大,也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不断的提升。

 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进程中,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样不能滞后。因为,只有注重自身知识产权保护的政府或地方,才有可能尊重保别人的知识产权。(评论员 海风纯)


本网信息整理编辑 黑土 

上一篇:企业品牌建设的四大误区

下一篇:“商标注册公告费” 又一个骗子精心设计的圈套  

相关新闻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