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数百商标成功转让 鄂炒标市场面临洗牌


 
信息来源:荆楚网 
 

    楚天金报消息 从2001年起,商标法的修改使得自然人也可注册商标,从此这座“金矿”大门被逐渐开启。现在,我省每年都有2万多枚新商标申注成功,而每年成功转让的商标则有数百件。据悉,每枚商标的申注费约2000元,但在持有人转让出手的商标中,转让金额有的高达百万元,甚至数千万元。巨大的商机背后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淘金故事。

 

“捡漏”赚回百万身家

    据介绍,目前,我省活跃在商标申注转让市场上的炒标人约有100多位,同时有三四家广告类公司在经营此类业务。

    李时(化名)就是其中一位专职商标注册人。在向记者隆重推荐他时,我省某商标事务所的一负责人称,“他很痴迷,几乎每周都要到事务所来,对着商标一看就是一天。手中有很多好标,赚了不少钱。在业内较有名气。”

    据李时介绍,他迷上商标是在2002年。而此前,他有10多年经营建材的经验,迷上商标后,他干脆关掉门面,与一帮同样痴迷商标的朋友聚到一起,组团四处游玩,察看各地商铺、货品商标。刚开始,家人对此并不理解,想把“走火入魔”的他拉回“正常”生活中,一连数月收效甚微后,家人便伤透了心。

    转机出现在一年后,当时他刚申请成功的一枚服饰类商标在转让市场上一脱手,卖了5万元。“当晚,我兴奋得一晚上没睡着,利润竟有20多倍。”从此,在他的带动下,全家人都对商标产生了兴趣,老婆在上班时想到的好商标,立即会打电话告诉他。

    每个月,李时的五六名好友会自发组团外出旅游,地点选在江苏、浙江、北京、广东一带,“那里商业发达,人们很注意商标的个性,创意很新。”而他们通常便沿着街道走,边走边看两边商铺的名字和店内所经营的品牌商标,“我们把这叫‘捡漏’,往往一个好的商标就是这样‘捡漏’得来的。有时,可照搬好商标的名字注册到其他类别的商品上,有时则在原有基础上完善、修改,再注册新标。”

    当记者询问李时靠转让商标获利多少时,他含糊地称,“约百万元。我这不算多,因为我起步晚,业内有更资深的人,他们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玩这个,他们真的很厉害,设计商标时思维很开阔,赚大几百万的大有人在。”

    商标研究不亚于“科学研究”

    炒标人在对商标研究上不亚于“科学研究”,而对商标名称的解剖则严谨得像做“外科手术”。

    炒标人想好商标名字,并准备前往注册时,会对商标名进行诸多研究。除了商标的名称必须寓意好,名字好记外,许多人还会对商标的五格、笔画数多少,甚至使用哪种字体等而颇费脑筋。资深炒标人朱先生对周易颇有研究,他设计出来的商标,除整体看起来美观大方外,还为其“测字算前途”而研究许久,看它容不容易“火”。朱认真地称,“许多厂商在买商标时,也会找人算这些,尤其是香港、台湾等地的买家会特别注意这个。”

    在朱先生设计的部分商标中,有许多令人拍案叫绝。他花2000余元申注的“出发”,商标所有权尚未批下来,已有厂家愿以3万元预定。

    有许多炒标人在设计商标时还会采取“傍名牌”的方式,不论是名人名字,还是热点新闻或著名景区等。对这种设计商标的做法,业界毁誉参半,“傍得好,可借用知名度;傍得不好,等于喝毒药。”

    在武汉“傍名牌”的现有商标中,汉口江汉路的一家以卖女性服饰为主的店铺,是业内公认傍得比较妙的。这家店铺的名字与国内一本很出名的女性杂志的名字很相似,仅把该杂志两个字的名字倒过来而已。“相当于该杂志在给它做免费的广告,杂志的读者群基本上也正是这家服饰的顾客群。但服饰店的致命伤则是,万一杂志陷入经营困境,或落入名声危机,它也会面临很大危机。”一位闻讯特意前往该店查看的炒标者如是说。

 

本网信息整理编辑 黑土
 

上一篇:卖出好价靠商标

下一篇:西南双星高调推新品“逼宫”

相关新闻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