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牌路太难不如走捷径 浙江民企爱“娶”老名牌

 

     新闻来源: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
  

    “新婚”磨合挺费脑筋

  娶一个出身名门的“大家闺秀”进门,前期的磨合也不是轻松事儿。据过来人介绍,只跟“品牌”打交道相对单纯一些,但如果涉及收购公司,问题就复杂很多。

  浙江企业收购的大部分老品牌原来都是“国”字号的,不过也有例外,宁波东驰电器有限公司就收了一个叫“司迈特”的民企,那是生产饮水机的老牌子。不管是收购国企还是民企,解决人的利益和矛盾最让人头痛。

  “‘司迈特’是民企,企业包袱相对较轻。几乎所有工人我们都是新招的。”尽管这样,杭州司迈特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钱瑞林介绍,他们的磨合花了3个月,“已经算非常高效了。”

  收购了“红心”的华裕集团,面对的问题就更多一些。行政副总黄照奇告诉记者,作为国有企业,“红心”原来的员工都有班车接送,而且企业大大小小领导共配车21辆。

  “经过改造后,21辆领导用车只剩下3辆。可想而知,原来有车的人心里是多么不愿意。”华裕给每个员工补贴车费,让他们自己解决交通问题。这种类似于政府“公车改革”的做法,让公司人心渐渐得到安抚。

  原来企业留下的200名工人,也让华裕高层费了不少脑筋。最后,他们决定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,能够继续上岗的,按公司规定付薪水。没能上岗的,集团用各种方式“养”两年。

  “既要调动原来员工的积极性,又要妥善安置那些不再适合新岗位的工人,企业收购难,最难是人员安置。”许多老总在收购老品牌后,都有如此感慨。

  借名扬名效果不错

  说到并购上海红心,华裕集团行政副总黄照奇觉得“很值”,“能够帮我们打开市场,提升品牌影响力。”

  黄照奇告诉记者,上世纪90年代,华裕帮“红心”做过一些贴牌加工,那时“红心”还是一家非常强的企业。

  “到2003年,‘红心’因为各种原因资不抵债,当时刚好赶上上海国有企业改制,我们就决定并购这个跟我们有渊源的知名企业。”

  并购完成后,华裕集团创造了当年扭亏为盈的奇迹。到2006年,“红心”牌电熨斗在国内同类产品的销售中恢复到了前四名。“华裕”、“红心”两品牌电熨斗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2%,位居全国第二。“并购后,我们调整了‘红心’品牌的产品结构:从单一电熨斗,逐步扩展到饮水机、电饭煲、电磁炉、电热油汀、电茶壶、电吹风、剃须刀等产品,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”

  像华裕一样,许多制造企业希望通过租用或收购品牌,让自己的影响力得到最大释放。这背后,凸现的是民营电器企业的创牌之难、品牌之“渴”。

  宁波慈溪一位电冰箱行业的老总告诉记者,作为与广东顺德、山东青岛齐名的全国三大家电基地之一,慈溪多年来一直经受品牌之痛。“虽然制造实力很强,但时常沦为知名品牌的加工基地。光‘卓力’、‘华裕’、‘凯波’三家企业,每年就为国外著名品牌企业贴牌生产电熨斗1500万台。自己创牌很难,企业又不甘于默默无闻,所以收购老名牌、借名扬名成了众多家电企业的选择。”

  娶一个出身名门的“大家闺秀”进门,前期的磨合也不是轻松事儿。据过来人介绍,只跟“品牌”打交道相对单纯一些,但如果涉及收购公司,问题就复杂很多。

  浙江企业收购的大部分老品牌原来都是“国”字号的,不过也有例外,宁波东驰电器有限公司就收了一个叫“司迈特”的民企,那是生产饮水机的老牌子。不管是收购国企还是民企,解决人的利益和矛盾最让人头痛。

  “‘司迈特’是民企,企业包袱相对较轻。几乎所有工人我们都是新招的。”尽管这样,杭州司迈特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钱瑞林介绍,他们的磨合花了3个月,“已经算非常高效了。”

  收购了“红心”的华裕集团,面对的问题就更多一些。行政副总黄照奇告诉记者,作为国有企业,“红心”原来的员工都有班车接送,而且企业大大小小领导共配车21辆。

  “经过改造后,21辆领导用车只剩下3辆。可想而知,原来有车的人心里是多么不愿意。”华裕给每个员工补贴车费,让他们自己解决交通问题。这种类似于政府“公车改革”的做法,让公司人心渐渐得到安抚。

  原来企业留下的200名工人,也让华裕高层费了不少脑筋。最后,他们决定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,能够继续上岗的,按公司规定付薪水。没能上岗的,集团用各种方式“养”两年。

  “既要调动原来员工的积极性,又要妥善安置那些不再适合新岗位的工人,企业收购难,最难是人员安置。”许多老总在收购老品牌后,都有如此感慨。


本网信息整理编辑 黑土

上一篇:恶意抢注网络域名 扬州无人赚到钱

下一篇:扬州“有意思”快餐店还有意思吗?

相关新闻

评论